上半生为四化建设奉献青春几十年,老无所依!下半生为争取养老待遇奔波十几载,至今未果!
临沂"农机人"的前世今生
在当下山东临沂,有这样一群人自称为“农机人”的社会群体,已被所在单位“放假”十余年。据统计,全市9县4区共设有180处农机站,2800多名职工,其中80%以上已年过花甲。多数人生活窘迫,疾病缠身,没有养老保险和离退休工资。
说起“农机人”的“前世今生”,经多方走访,展现在记者前的,是一部共和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缩影,唏嘘感叹之余,到底谁该承担改革的阵痛和责任?是政府,还是人民?是已解散的单位?还是已失去组织的职工?
临沂市农机管理服务站,也就是原临沂市人民公社拖拉机站,这个单位始建于1965年至1970年期间。当时,是由县革委会选拔有技术专业的退伍军人(占50%)和农村有文化的优秀青年组成的机构。所录用人员经县相关部门批准到人民公社拖拉机站工作,工资每月24元,每月2副手套,每年一身工作服,2年一身大衣,享受公费医疗。当时风华正茂、意气风发的农村青年张树松说:“赶上了党的好政策,我从一个农村娃变成了公家人,捧上了铁饭碗,当时没想别的,就想着把工作干好,对得起党,对得起国家!”从此为响应毛主席“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’的伟大号召、落实‘农业学大寨’指示精神,我们夏顶酷暑、冬冒严寒,剥岭、垫挖、小片合大片,冬耕、春耙、夏收、秋种,大中型、水库压堤、河床、提河堤等水利农田基本设施建设,日日夜夜奋斗在生产第一线!
1982年,中央指示农村实行家庭连户承包责任制后,拖拉机站改革为农机服务站,同时上级设立了乡镇农机管理站,县农机局派一名农机管理员到公社负责农机管理工作,吃、住、工作都在一起。1983年,中共中央国务院(83)35号文件规定两站合一,合并为农机管理服务站,在未合并之前,该站工作任务是农用物资的运输、机耕、机耙、收割、水利、农田基本建设等任务。合并后的任务是管理服务一体化,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。沂水县黄山镇农机站原职工张树松说:除了以前的繁忙工作,又新增了“农用物资运输,燃油分配及供应,农机配件供应,农机维修,驾驶员年检、年审、农机安全监理,驾驶员培训等工作,成为管理服务一体化,为农村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庞大的机械化队伍,为沂蒙山区经济发展,粮、油、棉增产、增收,披星戴月,奋力拼博,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献出了青春年华,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”
到了1996年至2000年期间,临沂市沂水县黄山乡农机站张树松/甄德宝等人被乡镇政府以“放假回家,等待安排通知”为由停发工资。“一等十几年过去了,至今无人过问”!张树松向记者叙述:“我们很多同志因当时职业环境恶劣,患有肺病、胃病、风湿性关节炎等无钱治疗。现在1000多人已经离世,剩下的我们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,无依无靠,浑身是病。2005年10月份,我们逐级反映,我们工作了几十年没有任何待遇的问题,2006年12月份临沂市人民政府的答复意见是‘你们不是农机站的工作人员,没有档案和花名册,你们原来亦工亦农身份没改变,无政策落实’。我们感到心理不平,继续向上一级反映。然而县政府强行阻拦,并动用公安部门把我们几十名人员扣押,拘留我们15天,说我们是扰乱社会治安。”
据“农机人”整理材料显示,临沂全市9县4区共设有180处农机站,2800多名职工,拥有固定资产3.5亿多元。“这些资产是中央财政机械拨款和我们三十多年辛辛苦苦创建而来的!” “1996至2000年期间,我们被放假回家,机械设备(推土机、大中型拖拉机‘链轨车、农用汽车、收割机、播种机、深耕犁、元盘耙、车床、钻床、机电设备、维修设备、维修车间、车库、宿舍、食堂、油库、加油站、农机配件门市部场所等)、场所被乡政府全部拍卖。中共中央(1996)2号三定工作转正指标全部挪用,转给了他们的亲戚、朋友。这才是张树松等老农机人从政府职工变成无业游民的根本原因!
据记者查阅相关文件精神,农业部(88)农机字12号文、1996年国务院2号文、鲁政发(88)35号文、鲁政发(89号)151号文、鲁政发(88)33号文、农机字(98)4号、1993五部一委4号文、农业部(1992)农机字8号文、国发(1999年)7号文、鲁政发(2000)年70号文、农人技(1999)4号文等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明确规定,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是国家依法设立在基层的事业单位,是农机部门和乡政府双重领导体制,各站财产属国家(集体)所有,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平调、场所不准拍卖、租赁、占用。落实三定工作(定员、定性、定编)不准顶替、挪用,足额发放他们工资和福利待遇,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和子女就业问题,已达到退休年龄的职工可办理好养老退休手续,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等一系列规定。
看到希望
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习近平发
表重要讲话,“着力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”被放到议事日程上。没别的想法了,就是盼望着党和政府给我们一点温暖,按照党的政策,让我们这些风烛残年的老职工,劳有所得,病有所医,老有所养,度过余生”——“农机人”张树松给记者说到!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奔波走访,加之2014年4月8号记者采访发布网上报道以后,引起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,到了2015年3月2号省农业机械管理局下发鲁农机综函字[2015]4号文件——《关于开展原乡镇农机人员信访问题调研工作的通知》。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市高度重视这次调研活动,并抽调精干人员,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,一是要把这次调研工作搞好搞细,针对实际、人员认定、工龄认定、补助标准的制定与发放、资金来源等方面具体对策建议。二是要求各地区市要将调研内容及报告及人员统计调查表于3月20号前以正式文件报省农机综合处(以上内容是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2015年3月2日下发)。
省农机局下发通知以后到4月20号,我们全省17个地市走访省农业厅、省农机局,省信访局过问此事,他们说现在是摸底调查阶段,你们回去等着吧,从4月20号以后每月一至二次去过问,直到年底,省信访局说:今天答复三句话:一是省里研究给你们解决。二是饭已经盛到你们的碗里去了,光等着吃就行了。三是你们回去过好春节,耐心等待好了。等到现在将近2年时间了一直是没有解决,我们问还是让等,到底等到什么时间?我们年龄大多数70到80岁了。风烛残年了,原有职工到现有职工已经离世三分之一了,最终等人员死光了才能解决吗?无奈,我们只好再次通过媒体呼吁,希望党的政策不要有盲区.党的阳光能照到我们!希望我们也能成为全面小康社会中的一员!
版权声明: